导读:科目三路考时,定点停车是必须的,而要是没做规范,考官也不会轻易的让你过的。所以学习定点停车的一些技巧对于要考路考的学员们很有帮助。
很多人在路考时,由于紧张,或者是不熟,定点停车做得很不好,导致路考只能补考了,很不值。学习和掌握定点停车的难点,对于路考很有帮助。
完成整个定点停车过程,一共需要八个步骤。其八步驾驶技巧如下:
第一步,当听到定点停车的指令后,迅速打右转向灯,通过右侧倒车镜观察车辆后方有无跟车,确定是否可以转入右边车道。
第二步,踩刹车向右慢打方向盘,将右前轮与地面白色实线平齐,调正车身,回正方向。
第三步,当车速降低至20Km/h左右时,踩下离合器踏板,然后稍稍松点脚刹,让车辆能够利用惯性向前滑行,待标杆从右侧倒车镜旁边滑过,与驾驶室对正时,轻踏刹车踏板,将车缓缓停稳。
第四步,拉手刹。
第五步,把变速杆拨到空挡位置。
第六步,左脚松开离合器。
第七步,右脚松掉脚刹。
第八步,关掉右转向灯。
定点停车的重点:正确用点,坡道起步时三者配合(三者是指油门、离合器的半联动点、松手刹的时机)。
难点:是身高不同用点不能统一用点(因人而异)起步时触点的正确撑握。
定点停车看杆的点也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身高些看这个点(比如说雨刮器的某个铆钉),如果说身高矮一点的那么看点的时候就不能看雨刮器的点了,我个人认为最好的看点方法最好的是看车头的三分之一,不过如果是富康车的话就难看一点了。这就是因人而异。
坐上驾驶座给自己找基准点:车前盖部分是不大可能的,因为挡住了前面的黄线。最好通过左侧的观后镜(不是看镜子里面)找前面的黄线(这时一般都是靠车道的右侧,要求不能大于30厘米,看到车前左侧黄线),自己记一个基准点,每次开车基准点到黄线时,停车拉手换回空挡。
如何准确的定点停车:
当你调整好了车轮右边黄线与白线间的距离后,就稳住你的方向盘不要再乱动,这时就将右脚放在刹车上,左脚放在离合器踏板上,当车行至前方看到右边那根停车杆与车中(普桑车右上角操控台的右上角)操控台的右上角与你成了三点一线时(停车杆、操控台的右上角、你、成一线时),快速踩下刹车与离合器。
注意: 你一定要坐直,不能偏,否则, 你找的点不对,会压了右边的线,也不能准确的停车。
定点停车时总是遇到动力不足问题,特别是在稍有坡度情况下。定点停车动力不足时应该如何挽救?如果在平路上路考定点停车时,到不了点再慢抬离合到点停车,属不属于违规?针对这一问题,吴教练作了详细解答。
平地是靠边停车,一般是在五挡完毕后,直接通过刹车的不断修正来做到精确停车的,是不允许减挡位,也不可以做半联动的,只有在车速降低到时速20Km/h以下,车子略为抖动的刹那,踩下离合器,最后通过刹车来完成动作。
坡道是二挡行车,通过加油门来估计目标位距离,但如果只通过油门和刹车,在不同坡道上,停车精确度不够,这时要用到离合器半联动,但比平地略微难一点,抬得过高马上就会熄火。总之,对于新手来说,要应对考试场地的复杂情况,坡道停车还是要做半联动,否则就只是看运气了,稳定性肯定不足。
先找一次停得最好的,然后再坐回车里,仔细观察从玻璃看出去车子的角度等,使自己对车子所处的位置有概念,如此来回几次,应该就会对车子有感觉了。
只要掌握技巧,摆平心态,放松自如的考试,都是轻而易举的事。
随机阅读驾驶感觉意识与安全驾驶技能训练
正常驾驶过程中,驾驶入的操作动作受意识支配并能服从于意识的需要。人人都有一种潜在的“感觉意识”,这种感觉意识对正确地驾驶车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过这种感觉意识往往不被人们重视,因而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实.驾驶入若能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潜移默化并过渡到有针对性地自我培养这种“感觉意识”,则可明显地提高驾驶技能和保障安全。车辆驾驶中的“感觉意识”通常被称为“估计能力”和“判断能力”,它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1.车体感觉。车体感觉指驾驶人在驾驶位量端坐时客观真实地感知所驾驶车辆的形体与外部障碍物的安全距离,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选择安全通过的空间感觉。车体感觉是人对车体的空间关系的反映,它包括对所驾驶车辆和交通环境中的其他车辆的形状、大小、距离、方向等的感知。车体感觉是感觉意识形成的基础.是驾驶技能形成的意识条件。车体感觉主要是通过式样驾驶、“倒桩训练”和“场内、外道路驾驶训练”获得。
2.车速感觉。车速感觉指通过驾驶入的视觉和听觉,在大脑中产生车辆运动空间距离与时间之比,再根据以往的经验得到的感觉。这是一种推演思维,需要时间与具体物体运动空间的感觉积累来不断形成。练习者可以在车辆行进中通过观察时速表与车外参照物的移动速度之间的对比来感知。车速感觉主要通过道路驾驶训练获得,车速感觉是准确换挡及车辆跟、超、会、让等多项驾驶活动的基础性依据。
3.道路感觉。道路感觉指通过视觉对路面的感觉,如道路的坡度、横向宽窄、坑洼大小、路基的坚实度,以及雨后路面的湿滑程度等。路面坡度往往难以被练习者感知,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很多练习者对道路是上坟还是下坡的感知都难以正确地判断,一些练习者通过记忆来认识和采取相应的驾驶操作。正确地识别坡度是确定加减挡等驾驶操作的基础,一般来说对道路坡度的识别一应通过道路交通标志来获得,没有设置标志的路段应通过左侧车窗观看路面来识别(在坡度不大的路面难以从正前面透过挡风玻璃识别),夜间行车由灯光射程变化来识别.灯光射程由远至近是上坟,反之由近至远是下坡;路面的宽窄是包括行道树等其他障碍物占去的空间,对正确地判断车辆能否安全通过至关重要。一个有经验的驾驶人在遇到无法确认道路宽窄或者是通过路面条件较差的路段时,会有意识地减速观察或者停车观察,确认安全后驱车通过。如果立体感觉差、目测不被的驾驶人盲目通过,往往使自己变得被动甚至出现险情。道路感觉应通过道路驾驶训练获得。
4交通状态感觉。交通状态感觉是指对道路上的所有交通活动参与者在空间、时间中不断发生变化的感觉。交通状态感觉是要注重培养对有意注意区的观察判断能力,交通状态感觉通过道路交通环境驾驶训练获得。
5.操作控制感觉。指驾驶车辆时,控制车辆的操作动作。它需要一种潜在的感觉意识来指挥动作的快与慢,力度的大与小,以及掌握适当时机等。如:方向盘应根据弯道或者障碍物,打、回多少.以及使用的急或缓。制动踏板用多大的力度会使车辆速度降到多慢。离合器接触区间停留在哪一点,能够使车辆乎稳起步等等。这种感觉意识传递给大脑.再通过大脑调节各关节以及肌肉运动的快、慢,力度的大、小而有机地控制和操纵车辆。操作控制感觉在式样驾驶和道路驾驶训练中获得。
6.补偿意识。由于道路上交通情况无时不在发生着繁杂变化。而驾驶人有时判断会出现误差,有的误差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采取补救措施,否则会发生预想不到的后果。如:在转弯时驾驶入按照所观察到的弯度大小旋转方向盎,以求得导向轮偏转来实现转弯,在转弯过程中如果方向转角人够,需要有一个补偿意识.再进一步旋转方向盘,反之如果转角过量也应有一个补偿意识向相反方向回适量的方向。补偿意识在式样驾驶和道路驾驶训练中获得。
以上六种感觉只要练习者或驾驶入肯动脑筋,做到主动观察,观察越仔细则判断越准确。正确判断交通环境中车辆行驶速度和在道路上的移动趋势后,通过调整自己的车速和方向来安全通行和避让,那么在行驶中超车、让车、会车或者处理交通情况时将会更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