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交通运输部、公安部联合发布的《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与考试大纲》昨日公布,新《大纲》对各种车型总学时及培训内容进行了较大调整,总课时减少,操作更重实用性,强化了“安全文明驾驶”意识的培养。昨日,记者从石家庄市运管处获悉,目前省会驾校已施行新《大纲》标准,运管处驾驶员培训管理科科长何小民对新《大纲》进行了解读。
学员考试前先过考核关
何小民介绍,根据有关调研结果,机动车驾驶学员每天培训时间过长,培训效果不理想,对此新《大纲》对培训课时进行了硬性规定:每个学员的理论培训时间每天不得超过4个学时、实际操作培训时间每天不得超过4个学时。
每个科目学完,要对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员需由二级以上教练员担任,考核合格后才能参加本科目考试,考核不合格的要进行复训。复训内容和学时由考核员确定。
何小民介绍,阶段考核类似于驾校的考前模拟,增设阶段考核的目的是让学员学得更扎实,保证培训效果。
理论学习分散在各科目中
在综合考虑考试科目的变化及可操作性,新《大纲》对各种车型总学时和各阶段学时做了相应调整,并增加了实际道路驾驶的学时。
以C1本为例,将原来86课时缩减为78课时,报名领取听课卡后,进行科目一学习,只需学满12课时,完成考核后即可报考科目一(理论)考试。
何小民说,课时的删减,主要涉及课程内容的变化。按照教学规律,学员应首先学习机动车基本知识,了解车辆的结构与性能、安全装置、操纵装置,检查与维护常识,因此科目一理论学习将机动车基本知识前置。
而其他理论学习,比如安全驾驶知识、伤员急救、道路交通法规、驾驶证使用、违法行为处罚等,则分散到科目二、科目三中。何小民介绍,这样安排比较科学,学员在实际操作前学习相应理论知识,更能有的放矢。
实际道路驾驶课时增加了
新《大纲》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科目二中增加的理论课时重在培养学员的正确开车习惯。4个课时的模拟学时中,上下车动作、驾驶姿势、操纵装置操作方法、上下车前的观察等教学内容,都有利于学员良好习惯的养成。
另外,科目二中的实际道路驾驶操作学时由原来的18学时增加到24学时(包含模拟学时4课时),还新增了“模拟城市街道驾驶”、“跟车速度感知”和“独立驾驶训练”三个内容,以满足实际训练教学需要。
何小民介绍,实际道路驾驶操作学时的增加,极大地强化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强化基础的安全操作意识,另一方面加大在实际道路上应用能力。好的理论基础,加上大量的实际训练,培养出来的驾驶人能够更好地独立上路、安全驾驶。
培训内容充分考虑实用性
新《大纲》充分考虑到在实际道路驾驶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了非常实用的培训项目,以培养学员将来在实际生活中安全驾驶车辆的能力。
例如,新《大纲》保留了“倒入平行式停车位(S形倒车入位)”、“倒入垂直式停车位(L形倒车入位)”、“夜间、雨天、冰雪道路、雾天等恶劣气象和复杂道路条件下的安全驾驶”等实用项目,增加了“常见交通标志、标线和警察手势辨识”、“模拟城市街道驾驶”、“跟车速度感知”、“独立驾驶”等项目,这些都是从实际驾驶需要设计的。
何小民介绍,这些项目的培训,保证了学员在完成相应培训与考核后,能够独立安全地驾驶车辆上道路行驶,避免拿到驾照却不敢开车上路情况的发生。
强化“安全文明”驾驶意识
新《大纲》全面强化了安全文明驾驶意识的培养。在教学项目设置中,特别强化了“通过路口、通过人行横道、通过学校区域、通过公共汽车站”等项目,要求学员形成对其他车辆和行人的保护意识。
新《大纲》明确提出应该倡导的文明行车做法,提前告诫学员应该避免的不文明驾驶行为。例如,将“安全文明驾驶常识”单独作为考试及培训内容,教学项目中特别设计了“安全礼让”的内容,在该部分重点强调了“人行横道前的礼让、会车时的礼让、遇特种车辆的礼让、遇路口拥堵时的礼让”等礼让常识,并罗列出了常见的不文明和违法行为,从具体项目及考试细节中给学员灌输文明行车意识。
同时,新《大纲》还首次加入了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的内容,通过惨痛的交通事故,帮助学员分析事故原因、找出危险驾驶行为,强化学员对事故的防范意识。
大中型车增加考试项目
大型客车、牵引车、城市公交车、中型客车、大型货车的考试增加了考试项目,删除了不符合驾驶技能规律的百米加减挡项目,增加了窄路掉头以及模拟高速公路、连续急弯山路、隧道、雨(雾)天、湿滑路、紧急情况处置等项目,并实际增加山区、隧道、陡坡等复杂道路驾驶培训及考试内容。
大型客车、牵引车、城市公交车、中型客车、大型货车的培训学时安排区分了首次申请车型及增驾车型,增加了实际道路训练学时。
何小民介绍,这大大强化了学员将来作为职业驾驶员的驾驶能力培养,为今后的职业驾驶打下坚实基础。
软件打车,不加小费想约车不容易
解决打车难,新媒体难做桥
的哥刘坤说,随着天然气价格上涨,出租车每月要多支出900元左右,很多司机宁愿在车站趴活,也不愿在路上空驶,这三种叫车方式都可以缓解乘客打车难,司机不赚钱。但他也认为,这三种方式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打车难。“叫车电话,是官方运营的,成功率这么低,也是一个事实,像打车软件和打车微博,更是小打小闹,虽然我自己也在运营打车微博,但我还是觉得不会带来质的改变,倒可能会加剧市场混乱。”刘坤举例说,比如说,黑车司机安装了软件,也可以和乘客直接联系,这不是给他们提供了客户源吗?
微博招车
只拉熟客
一年多前,新浪微博上开通了“石家庄出租车”的招车微博,此微博留的约车电话是的哥刘坤。该微博有3490个粉丝,并不是很火,微博招车的生意也不是刘坤和其他同行的主要业务来源,但是没有成本,也不会加收小费等,这是刘坤自认的优势所在。“经常被忽悠,有的乘客提前一天多订车了,我们群里的司机都是提前十来分钟赶到,生怕让乘客等着,结果等了半个多小时了,一打电话,乘客说忘了,已经走了。”刘坤坦言,这种情况多的数不过来,时间久了,他们更多的接受熟客的预约。
记者体验软件打车,运管处暂无限制,有纠纷或无法投诉
高温天气下,如果走到大门口就有预约的出租车等在那,嘿,这得是多拉风的一件事儿。如此理想化招车,在京广沪等大城市已经开始流行。记者调查发现,庄里时髦的的哥也开始用手机软件招揽生意。不过,的哥和乘客之间的这种约定,出租车公司表示不知情;运管处也表示,记者的咨询是他们接到的第一起有关软件打车方面的,一旦发生纠纷,还真是没法管。日前,记者下载了一款打车软件,实地体验软件招车。
记者体验:
不给小费或路太近,的哥都不来
8月6日17时,记者用手机在一款打车软件中,输入起点裕华路青园街口,终点万达广场,小费选择了默认零元,页面显示,附近有过百名司机接收到了招车信息,15分钟后页面依然一片安静……最终记者上了一辆空调公交车。
8月7日10时,记者再次体验打车软件,这次的起点是万达广场,终点是新火车站,选择零小费的第一个等时后,屏幕上标注着记者附近的百辆出租车,无一回复。添加了5元小费,3分钟后,一辆出租车司机回复,加上19元的打车费,记者花费了8分钟等待,多花了5元钱,打到了车。
出租车司机也是刚下载了这款软件没多久,他说刚下雨活多,如果不是记者加了5块钱小费,他也不会过来,就算在附近,路上打车乘客不少,顺手就拉个活儿,除非空驶半天拉不到人,才会不计较小费和活儿大小。
的哥体验:
挑活儿是真,乘客爽约也上火
的哥胡师傅用着两部手机,其中一部智能手机,通过软件超市下载了一款打车软件,为了突出自己的服务内容,他甚至在副驾驶的位置贴了一张提示标语:开门请小心,其后附着可供乘客扫描的二维码,扫描后可直接下载同款打车软件。
胡师傅说,这款软件他用了一个来月,有赔有赚,“拉不着活儿的时候刷刷手机,看哪有合适的,咱就过去拉一趟,总比开着车瞎跑强。”胡师傅坦言,对于短途的乘客,一般不怎么回复,“还不够开车过去的油钱,如果顺路或者目的地较远,不给小费也会拉。”
不过上个礼拜,他也跑了一趟窝火的活儿,一位女乘客在开发区发出招车提示,胡师傅第一次看到这个信息时,不顺路,算了算不合适,就没回复。过了会儿,他刷新下屏幕,依然看到这位女士的招车信息在闪,还加了5块钱小费,胡师傅还是没动心,半小时后,因身处位置偏僻,招车女士把小费提高到了15元,刚好胡师傅送一个乘客到东二环,“当时都快凌晨了,我琢磨着,黑灯半夜的,就跑过去拉一趟吧,结果呢,我跑过去找到这女乘客,她说就给5块钱小费,爽约了。还说你都跑过来了,不拉我你更吃亏,真让人火大啊!”
最终,胡师傅也没拉这趟活儿,白白跑了一趟开发区。不过,这位女士也会因爽约被列入该招车软件的后台黑名单,连续三次后,再也不能叫车。
同样,按照软件的设置,胡师傅要是爽约,也会被该软件系统差评后拉黑。
各方反应:
年轻人更喜欢用打车软件
采访中发现,30岁以下的年轻人更喜欢这款打车软件。
作为一名常打车的上班族,小李也下载了一款打车软件,不过用了几天他就卸载了,“我上班的地方打车也就十来块钱,早晚高峰用软件也叫不到车,有等的那功夫,站路边要是运气好,也能碰到出租车,不好使。”
的哥们对打车软件也并不是一致认同,张师傅就觉得招车软件有缺陷,“你说乘客加了小费,我跑过去他又不给了,就算软件后台可以拉黑他,那乘客投诉我拒载怎么办?”司机小李说。
老李开了20多年出租,用的还是一部诺基亚1100,“年轻人使的玩意儿,我哪会啊,要真是以后靠这个抢活儿,我就得退休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