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学车网

汽车美容导致车受损 谁的责任

石家庄学车整理2014-05-08
车主把车开到4S店是为了将爱车好好地保养美容的,可是不曾想到王小姐的车开到那里却平白无故多花了2023元修理费,这让她很是接受不了,于是她一纸诉状将装饰公司诉至法院。下面我们就具体了解一下吧。

  [案件回放]

  王小姐驾驶爱车到某汽车装饰公司做“汽车美容”――为汽车的前挡风玻璃贴膜。装饰公司员工程某在贴膜过程中,因操作不当,造成汽车的BCM电脑进水损坏。为修理BCM电脑,王小姐在4S店共支出修理费2023元。

  面对凭空支出的2023元修理费,王小姐要求装饰公司全部予以赔偿,而装饰公司只同意将贴膜费用500元退还。双方就赔偿事宜协商未果,王小姐一纸诉状将装饰公司诉至法院。

  [法院判决]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装饰公司员工程某的行为系职务行为,因程某的过错给王小姐造成了财产损失,应当由装饰公司承担赔偿责任。最终法院判决由装饰公司赔偿王小姐修理BCM电脑的费用2023元。

  [律师评析]

  这个案件的关注重点在于,公民的财产权受到侵犯后,如何确定侵权人、如何确定损失以及侵权人承担什么样的赔偿责任。

  首先,在本案中,实施过错行为的是装饰公司的程某,而与王小姐签订汽车美容合同的是装饰公司,那么应当由谁来为王小姐的损失买单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因此,程某作为装饰公司的员工,其进行贴膜的活动是在执行工作任务,故王小姐的损失应由装饰公司来赔偿。

  其次,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失如何确定?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十九条的规定,“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方式计算”。具体到本案,王小姐所花费的修理费就是实际发生的损失,因此,应当按照王小姐提供的修理费发票上的金额即2023元进行赔偿。

  再次,关于侵权人承担什么样的责任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二款之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可见,一般的侵权责任均是以侵权人有过错为前提,过错大小决定着承担责任的比例。本案中,程某由于操作不当造成王小姐财产的损失,是一种过错侵权行为,对于损害后果,王小姐没有任何过错,因此装饰公司应当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王小姐与装饰公司形成了“汽车美容服务合同关系”,装饰公司为其提供“汽车美容服务”,王小姐支付服务费。在这一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程某的侵权行为导致王小姐遭受了财产损失,对此,王小姐是以侵权之诉要求装饰公司承担赔偿责任的。而为汽车贴膜的“服务合同”已经履行完毕了,所以装饰公司并不应退还500元的贴膜费。

文章来源:石家庄学车网 http://www.0311xc.net




随机阅读

曼哈顿富人不开私家车

  街道上的私家车越多,城市的经济就越繁荣吗?曼哈顿的人们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家,按统计几乎每人都有车。不过有一个地方的人又几乎不开车,而且这个地方的人平均收入是全美最高的,那就是纽约曼哈顿。在北美,这个城市最像上海和北京。

  最早留意到这个现象,是我刚工作不久。我的顶头上司彼特住在华尔街对面的布鲁克林高地,一次我和他出差去波士顿,他告诉我要租一辆车。我感到很奇怪,便问:“为什么不开自己的车?”他说:“我没有车。”我想,他每年至少赚30万美元,怎么不养车呢?他看出我诧异的眼神。便反问我:“为什么一定要养车呢?”从注意到顶头上司不养车,我渐渐地发现“真正”的纽约人绝大多数都不养车。

  近来这种现象连国内的亲友也注意到了。一次一个老同学和我聊天,她说最爱看有关纽约生活的电视剧,比如“老友记”和“欲望城市”。她说,“电视剧里的纽约人好像都不开车,出门不是坐地铁,就是打的。”我说:“是啊,生活在曼哈顿,公共交通发达,计程车随叫随到,非常方便。相反,要是自己开车的话,而且由于堵车,根本无法控制时间。”另外,从经济角度说,一个固定车位每个月租金至少600美元,有的停车场甚至每15分钟收10美元。养一辆私家车,停车费,加上保险、油费、汽车折旧,每个月要两三千美元,而一张公共交通的月票只有几十元钱。

  有的时候人会分不清手段和目的。开车原是一种手段,特别是在公共交通不发达的地方,可是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开车却变成了目的。我有个表弟从美国加州搬到纽约,那时我住在曼哈顿的罗斯福岛,他先在我这儿住了几天,他想不通我为什么不养车。一周后,他找到一套很满意的公寓,在曼哈顿第一大道上,但他发现那栋楼里没有停车位,最近的一个停车场在十五分钟以外的地方。他问我:“住在这儿我怎么开车呢?”我说:“住在这儿,你不需要开车。”他问:“在北美怎么能不开车呢?”我反问:“在北美为什么一定要开车呢?”为了能开车,我表弟搬到了新泽西州,宁愿每天在路上花两三个小时到市中心上班。

  在西方发达国家,汽车无疑是主要交通工具,但那种将骑自行车或乘坐公车看成是降低自己身份的观念早已过时。在某种意义上,良好的自行车或公车基础设施是民主政治的反映:它表明一个骑自行车或坐公车上班的公民与另一个坐在豪华轿车里的公民是同等重要的,这就是交通所体现的公平性。

  纽约市市长布隆博格,要地位有地位,说富有他上东城的一栋房子就值个几千万美元,他每天照样坐地铁上班,人称“地铁市长”。起先觉得那是他拉选票的“噱头”,有两年我每天也坐他乘的地铁线上班,隔三岔五见到他,这才相信他不是作秀的。再后来,我住进了曼哈顿的罗斯福岛,我所居住的“曼哈顿花园”小区(ManhattanPark),是联合国各级官员的居所,前秘书长安南就曾在岛上住了好些年。他们也是入乡随俗,每天搭乘岛上的红色大巴出出进进,这红色大巴和美国接送孩子上学的校车很像。一大车衣冠楚楚的大使参赞们乘坐其间,也算是纽约的一大景观吧。

  关于汽车,有些人可能还有一个观念,就是觉得一个地方的汽车越多,那个地方的生产效率就越高。真是这样吗?最近哈佛有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郊区,在中小城市,情况的确如上所述。但在大城市就绝非如此。在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当汽车的数量从无到有的初期阶段,生产效率的确成正比提高。但到达一定数量后,交通成本将会越来越高,渐渐地将会抵消生产力的提高。而随着汽车的进一步增加,就会和效率成反比,那时,整个城市就渐渐成了一个巨大的停车场,大家都将动弹不得了……

<

相关阅读

0311-85100859

首页驾校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