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车族在维护保养汽车方面都有自己的一番见解,那么在维护和保养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要了解更多的汽车安全知识。
金华学车网带您了解更多汽车安全,今天就讲解被动安全设备篇:
侧门防撞杆
众所周知,当汽车受到侧面撞击时,车门很容易受到冲击而变形,从而直接伤害到车内乘员。为了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不少汽车公司就在汽车两侧门夹层中间放置一两根非常坚固的钢梁,这就是常说的侧门防撞杆。防撞杆的防撞作用是:当侧门受到撞击对,坚固的防撞杆能大大减轻侧门的变形程度,从而能减少汽车撞击对车内乘员的伤害。
安全车身
为了减轻汽车碰撞时乘员的伤亡,在设计车身时着重加固乘客舱部分,削弱汽车头部和尾部。当汽车碰撞时,头部或尾部被压扁变形并同时吸收碰撞能量,而客舱不产生变形以便保证乘员安全。
安全玻璃
安全玻璃有两种钢化玻璃与夹层玻璃。钢化玻璃是在玻璃处于炽热状态下使之迅速冷却而产生预应力的强度较高的玻璃,钢化玻璃破碎时分裂成许多无锐边的小块,不易伤人。夹层玻璃共有3层,中间层韧性强并有粘合作用,被撞击破坏时内层和外层仍粘附在中间层上,不易伤人。汽车用的夹层玻璃,中间层加厚一倍,有较好的安全性而被广泛采用。
预紧式安全带
预紧式安全带的特点是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的一瞬间,乘员尚未向前移动时它会首先拉紧织带,立即将乘员紧紧地绑在座椅上,然后锁止织带防止乘员身体前倾,有效保护乘员的安全。预紧式安全带中起主要作用的卷收器与普通安全带不同,除了普通卷收器的收放织带功能外,还具有当车速发生急剧变化时,能够在0.1s左右加强对乘员的约束力,因此它还有控制装置和预拉紧装置。控制装置分有两种:一种是电子式控制装置,另一种是机械式控制装置。预拉紧装置则有多种形式,常见的预拉紧装置是一种爆燃式的,由气体引发剂、气体发生剂、导管、活塞、绳索和驱动轮组成。当汽车受到碰撞时预拉紧装置受到激发后,密封导管内底部的气体引发剂立即自燃,引爆同一密封导管内的气体发生剂,气体发生剂立即产生大量气体膨胀,迫使活塞向上移动拉动绳索,绳索带动驱动轮旋转号驱动轮使卷收器卷筒转动,织带被卷在卷筒上,使织带被回拉。最后,卷收器会紧急锁止织带,固定乘员身体,防止身体前倾避免与方向盘、仪表板和玻璃窗相碰撞。
安全气囊(SRS)
安全气囊是现代轿车上引人注目的高技术装置。安装了安全气囊装置的轿车方向盘,平常与普通方向盘没有什么区别,但一旦车前端发生了强烈的碰撞,安全气囊就会瞬间从方向盘内“蹦”出来,垫在方向盘与驾驶者之间,防止驾驶者的头部和胸部撞击到方向盘或仪表板等硬物上。安全气囊面世以来,已经挽救了许多人的性命。研究表明,有气囊装置的轿车发生正面撞车,驾驶者的死亡率,大轿车降低了30%,中型轿车降低11%,小型轿车降低14%。安全气囊主要由传感器、微处理器、气体发生器和气囊等部件组成。传感器和微处理器用以判断撞车程度,传递及发送信号;气体发生器根据信号指示产生点火动作,点燃固态燃料并产生气体向气囊充气,使气囊迅速膨胀,气囊容量约在(50-90)L。同时气囊设有安全阀,当充气过量或囊内压力超过一定值时会自动泄放部分气体,避免将乘客挤压受伤。安全气囊所用的气体多是氮气或一氧化碳。除了驾驶员侧有安全气囊外,有些轿车前排也安装了乘客用的安全气囊(即双安全气囊规格),乘客用的与驾车者用的相似,只是气囊的体积要大些,所需的气体也多一些而已。另外,有些轿车还在座位侧面靠门一侧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
智能安全气囊
智能安全气囊就是在普通型的基础上增加传感器,以探测出座椅上的乘员是儿童还是成年人,他们系好的安全带以及所处的位置是怎样的高度?通过采集这些数据,由电子计算机软件分析和处理控制安全气囊的膨胀,使其发挥最佳作用,避免安全气囊出现无必要的膨胀,从而极大地提高其安全作用。智能安全气囊比普通型主要多了两个核心元件,即传感器及其与之配套的计算机软件。
目前使用的传感器主要有:重量传感器,根据座椅上的重量感知是否有人,是大人还是小孩;电子区域传感器。能在驾驶室中产生一个低能量的电子区域,测量通过该区域的电流测定乘员的存在和位置;红外线传感器,根据热量探测人的存在,以区别于无生命的东西;光学传感器。如同一台照相机注视着座椅,并与存储的空座椅的图像进行比较,以判别人体的存在和位置;超声波传感器,通过发射超声波,然后分析遇到的物体后的反射波探明乘员的存在和位置。设计开发智能安全气囊的另一个重要工作就是编制计算机软件。一般地说,计算机软件要能根据乘员的身材、体重、是否系好安全带、人在座椅上所处位置、车辆碰撞时的车速以及撞击程度等,并在一刹那间就做出反应,调整安全气囊的膨胀时机、速度和程度,使安全气囊对乘客提供最合理和最有效的保护,特别是减少对儿童等身体矮小者的伤害。
乘员头颈保护系统(WHIPS)
HIPS一般设置于前排座椅。当轿车受到后部的撞击时,头颈保护系统会迅速充气膨胀起来,其整个靠背都会随乘坐者一起后倾,乘坐者的整个背部和靠背安稳地贴近在一起,靠背则会后倾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头部向前甩的力量,座椅的椅背和头枕会向后水平移动,使身体的上部和头部得到轻柔、均衡地支撑与保护,以减轻脊椎以及颈部所承受的冲击力,并防止头部向后甩所带来的伤害。
文章来源:石家庄学车网 http://www.0311xc.net
导读:驾考新规目前的实施细则尚未出台,对于正在和即将学车的市民而言,驾考变化最大的就是“场地考试中用标线替换标杆”。失去了标杆作为参照,对学车的人会有怎样的影响?倒车入库考试到底是更难还是更简单了呢?现在报名学车,训练项目暂未调整,到底是按新规考试,还是老办法考试?据悉,有关部门即将组织全市驾校教练员对新规进行适应情况反馈,相关实施细则也正在抓紧制定当中。
交管部门:防止考生背口诀应试
公安部新发布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取消了小型汽车桩考两个桩位之间的移库、通过连续障碍、单边桥等现实生活中应用性不强的考试项目。调整后,小型汽车场地考试项目由原来的“训练10项、考试4项”改为“训练和考试均为5项”,即倒车入库、坡道定点停车与起步、侧方停车、曲线行驶和直角转弯。
前日,记者在网上搜索“倒桩移库技巧”,不仅有详细的图解和视频,还有口诀“一进一退2-4-2,二进二退1-2-1”,以标杆为基准点作为参照,学员背熟口诀后很轻松通过考试。因此,新规中特别指出,场地考试中用标线替换现有的标杆,防止考生以标杆为基准点背口诀应试,使考试更贴近实际道路场景。
驾校:教学会作相应调整
“很多刚考到驾照的学员,倒桩时一次就过,但实际倒车入库时,仍会经常刮花轮毂,甚至撞到旁边的车。”广州×通驾校负责人吴某表示,这说明一些学员是典型的应试型,靠记住标杆的基准点口诀通过考试,而在实际道路应用中却还未达标。
×通驾校负责人谢国飞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标杆”改“标线”确实会比以前实用很多,按照实际驾驶方法来开车,主要依靠自己的大脑判断,用眼睛观察安全距离,改用标线后,对学员来说,是有好处的。
谢国飞表示,在获悉了驾考新规则后,现在正组织教研人员对所有内容进行学习,然后再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目前,还要等待有关部门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才能对新规则在教学方面进行应用。谢国飞同时透露,有关部门即将组织全市的教练员先进行适应性反馈,以考察新规定对于考试和培训的反映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实施细则。
教练:新规则下考试也不难
在采访中,教练们大多觉得,新考试科目更加灵活、实用。“实际生活中,倒车并没有标杆,标线更贴近实际的道路情况。”一名教练员告诉记者,以前有不少学员考了驾照后,停车仍然是个最大的难题。“这就说明,我们的一些培训确实是存在问题的。”
番禺×安驾校陈教练说,目前他们已大概了解驾考规则的变化,新规则取消了很多学习项目,相应减轻了教练和学员的负担。但对学员来说,学习起来可能要复杂些,要考验灵活性和临场应变能力,很多学员恰恰在考试时紧张,临场应变能力差,所以学员只有在平时多练习,熟悉以后才容易过关。
以后考试是不是会更难呢?他认为,新规则下的考试难度也不大,只是去除了一些不实用的考试项目,剩下的都能在实际开车中应用到。同时,场地考试使用标线后,只要学员一开始就学习看标线倒车,习惯了就好了。
学员:
没了标杆找不到感觉
新发布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令很多学员压力山大。倒车入库实际是简化版的桩考。“看似该考试科目的难度是降低了,但标杆改为标线,到底是容易还是更难,就要看学员个人的悟性了”,谢国飞说,目前还很难判断新规的难易度,但这套规定是符合实际的。
“考试中标杆变成了标线,失去了参照,考试会不会很难过关?”学员黎先生的桩考科目已练习了一定时间,对口诀和技巧已经较为熟练,本月就准备考试。“如果突然没了标杆,感觉心里会很没底。”
黎先生告诉记者,平时练习,都会利用杆与车的对应距离,来判断如何打方向、何时停车。“什么时候该打方向、打多少其实都是固定的。没了标杆,就怕找不到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