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系安全带,这肯定是驾驶员都知道的常识。然而,最近在密歇根大学交通研究院和清华大学对国内安全带和儿童座椅的使用率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安全带和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率严重偏低。
密歇根大学交通研究院和清华大学研究人员,分别在天津和北京针对安全带和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令人触目惊心:天津司机佩戴安全带的比例为3.5%,副驾驶佩戴率为1.7%,比美国86%的统计比例大概低了80个百分点。北京司机使用安全带的比率较高,达到了26%,但副驾驶安全带使用率也不到5%。
行车中系上安全带到底能起到多大作用呢?不少司机对此问题不屑一顾。下面我们就看一个发生在最近的真实案例。
7月31日下午,G75线兰海高速2076km处,一司机精神恍惚撞上同向行驶小车,致使前车再次撞上路边排水沟,车辆“四脚朝天”侧翻,驾驶员受伤但逃过一劫。处理事故的交警表示,这多亏了驾驶员佩戴了安全带,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众所周知,当汽车发生碰撞或遇到意外紧急制动时,将产生巨大的惯性作用力,使驾驶员、乘客与车内的方向盘、挡风玻璃、座椅靠背等物体发生二次碰撞,极易造成对乘员的严重伤害,甚至将乘员抛离座位或抛出车外。安全带能将驾乘人员束缚在座位上,防止二次碰撞,而且它的缓冲作用则能吸收大量动能,减轻驾乘人员的伤害程度。
安全带虽然简单,但也有不少驾乘人员不能正确使用,以致酿成事故。在使用座椅安全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经常检查座椅安全带的状态,如发现有损坏应及时更换。座椅旁边地板上所有固定座椅安全带的螺栓都应按规定拧紧,螺栓周围应涂上密封胶。
2,要正确佩戴。三点式腰部安全带应系得尽可能低些,系在髋部,不要系在腰部;肩部安全带不能放在胳膊下面,应斜挂胸前。安全带只能一个人使用,严禁双人共用。不要将安全带扭曲使用。
3,不要让安全带压在坚硬的或易碎的物体上,比如,衣服里的眼镜、钢笔或钥匙等;也不要让安全带与锋利的刃器摩擦,以免损伤安全带;不要让座椅靠背过于倾斜,否则安全带将不能正确地伸长和收卷;座椅上无人时,要将安全带送回卷收器中,以免在紧急制动时扣舌撞击在其他物体上。
4,安全带必须与座椅配套安装,不得随意拆卸;如果安全带在使用中曾承受过一次强拉伸负荷,即使未损坏,也应更换,不得继续使用。
【石家庄学车网 常见问题】天气转凉,秋天好像真的来了,最近在早上经常会看到一些车主,将车启动后一直停在原地热车,汽车周围全是不完全燃烧尾气的气味,大大污染了小区和地下停车场的空气。多数车主认为早上第一次行驶前要先热车,否则好像引擎会挂掉。
其实这个观念是错误的,热车的时间越长,引擎挂的越早!根据一项统计数字显示:引擎机件部份的磨损,有超过百分之九十的比例是在冷车发动后三分钟内造成的。
认为汽车需要热车的原因
一、车子经过长时间的停放,引擎内的机油又流回引擎下部之机油底壳内。因此在久未用车后发动引擎,其时引擎的上半部是处于没有机油,缺乏润滑的状况。大约要在发动后30秒左右,才会因机油泵浦的运转而将机油运送到引擎最需要润滑的活塞,连杆及曲轴等部件。
二、引擎在未达工作温度之前(大约在摄氏90-110度之间),其供油系统因温度尚低,均无法有效地将汽油完全气化(相信大家都知道,液体温度上升到沸点就气化了)。在汽油尚未气化而呈"湿湿"的液状时,是不容易燃烧而发动引擎的。
三、有关变速箱变速齿轮的润滑,这是一般人最不懂也最易忽略的。变速箱齿轮油与引擎机油相同的地方是:在冷车时齿轮油都流到变速箱下半部。只有当行车时才会因齿轮的运转而将底部的齿轮油带起,润滑上半部。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车子在冷车时换档生涩的原因。
但是其解决之道也不是原地热车即可解决的。怠速原地热车实在没有必要,因为效果有限,反而还浪费汽油和时间(再加上污染空气)。且引擎怠速空转时汽油还可能因燃烧不完全而产生积碳的情形,更伤害引擎。尤有甚者,有些车主还喜欢在怠速空转时猛踩油门,一大清早扰人清梦不说,此举更是令引擎快速磨损,严重损坏了引擎的机件,一点好处也没有。
正确的热车方法:发动后30秒至一分钟后上路。
但此时千万勿以高转速行驶,应保持在低车速,引擎转速以不超过3000~3500转为限。一般保持2000转。否则逞一时之快,引擎及变速箱所受到的激烈磨损可是无法复原的。待引擎温度上升至正常工作温度后,再恢复"个人习惯"之开车方法即可。
夏季、冬季都需要热车,冬季的预热时间要比夏季长一些。发动机经过一夜的静置,各摩擦面上的润滑油已经基本消失,失去了油膜保护;低温促使润滑油的黏度增大,附着力和流动性变差,增加了发动机启动时的阻力。
此时行车,会加大发动机的负荷,增加不必要的磨损。权威机构的研究表明,发动机在冷启动时的磨损量占整个磨损量的一半左右。正常的怠速暖车可以减少这种磨损,从而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低温下,金属会呈现较小的弹性和抗磨性,只有在正常的工作温度下,发动机才能达到正常的配合间隙,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
注意:热车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
并不是热车时间越长越好,只要发动机能够达到稳定且正常的怠速就可以行车了。化油器发动机在达到工作温度以前,供油系统往往不能正常工作,必须拉开阻风门怠速热车,要不然就会转速不稳甚至熄火。推回阻风门发动机怠速平稳,即可起步行驶。
一些使用先进发动机技术的电喷车辆,精密的电脑使喷油嘴喷油准确,燃油雾化程度高,启动后只需要很短的时间,机器的转速就可以稳定并达到规定的怠速值,所以电喷车的热车时间不宜过长。
平时打着车,有个擦车或活动腿脚的功夫,怠速就能够达到正常值。过长时间的怠速热车,除了增加耗油量和积炭外,也不利于环保,对提高三元催化器的工作温度也没有帮助。实验表明,催化器的正常工作温度在600℃---800℃左右。
怠速时,很难达到正常工作温度,而行驶时则可很快达到,因此为延长催化器的寿命减少空气污染,不能长时间怠速热车。同时要注意,热车过后一定要低档慢速行驶,转速不要一下拉得过高,根据发动机的状况和车况慢慢的换高速挡把车速加上去。最好等到水温达到水温表的第二格(60℃)时,在以正常速度行车。
另外,不只有发动机需要做适时的“热身运动”,变速箱、油压动力辅助系统,甚至轮胎等也要做“热身”。以变速箱为例,冬季气温寒冷,变速箱内部的润滑油基本凝固了,不是正常温度下的流动状态。它内部的润滑不像发动机,是靠齿轮转动带起润滑油来润滑的,所以静态热车不如动态热车。
要找好驾校,就来石家庄学车网!www.0311x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