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学车网

影响安全驾驶的四大要点

石家庄学车整理2013-09-29
  影响安全驾驶的四大要点

  一,身体症状不适开车危险增高

  糖尿病神经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表现为肢体疼痛或肢体麻木,这都会影响司机的正常操作和判断能力,早在195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对汽车驾驶员的健康检查提出了18项要求,其中包括视力、视野、辨色能力、听力、肢体、关节、心脏疾病、高血压病、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障碍、胃肠病等。高血压病人服降压药以及糖尿病病人在胰岛素治疗期间均不可以驾驶汽车。所以,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和安全,患有相关疾病的朋友,不要再摸车了。

  二,夏季防暑药物的安全使用

  夏季高温使“中暑”现象频频发生,许多人都用“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药剂来解决因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等症状。效果确实很显著,但是这类药物中,均含有“酒精”。虽然含量很低,一般不会影响到正常驾驶,但是酒精测试仪是可以测出来。并且一些对酒精很敏感的朋友,服用后会影响到正常的驾驶。所以,不管是从安全的角度还是减少麻烦的角度,服用此类药物后,还是不要开车了。

  三,生活药物的安全服用

  日常生活中,生病是很平常的事儿,然而在服用药物后,尽量不要开车。有些药物会使驾驶员在行车中昏昏欲睡,从而导致危险的发生。包括镇静、安眠、抗抑郁、抗焦虑、止痛解痉、抗过敏、降血压、抗心律失常、抗心绞痛等药物。镇静类药物,如安定、安宁等;抗抑郁、焦虑类药物,如丙咪嗪、多虑平等;镇痛类药物,如杜冷丁、吗啡、可待因等;抗高血压类药物以及降血糖类药物,如复方降压片、优降糖等;抗过敏类药物,如扑尔敏等;止痛解痉类药物,如阿托品、氢溴酸东莨菪碱和颠茄片;抗心绞痛类药,如心痛定、消心痛、硝酸甘油制剂等,它们均有可能诱发不同程度的头昏、眩晕、视物模糊、视力下降、乏力、嗜睡、倦怠、注意力分散和反应迟钝等不良反应,如果超量服用,则不良反应会更明显或加重。

  四,熬夜看球疲劳驾驶/酒后驾车

  美国一项交通安全研究显示:每晚睡眠时间为6~7小时的驾车员发生车祸的概率是每晚睡8个小时的人的两倍,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者,这一概率就变成4~5倍了。因此,开车前应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一旦发现疲劳,切不可勉强开车。

  安全提示:许多人,在日常驾车过程中,都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一些小疾病、小症状,不会影响到行车的安全。然而很多车祸,都是因为驾驶员的侥幸心理所致,所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多注意一下这些细节,为了自己也为了他人。平常对身体的关注也是安全驾驶的必备条件。



随机阅读

北京开“老年代步车” 今后必须有驾照政策法规

从北京交管部门获悉,在城乡结合部地区大量存在的“老年代步车”已被正式认定为机动车。据一线交通队介绍,对年轻人无照驾驶“老年代步车”并屡次上路的,将视情节处以拘留、罚款等处罚。但如果驾车人当真是55岁以上的老年人,民警则会首先进行劝阻,再次发现时,则视情况处以扣车、罚款等处罚。

近年,所谓的“老年代步车”在朝、海、丰等区大量出现,部分车辆体型较大,甚至会被人误认为变种的QQ轿车,其中有些车的最大时速远高于50公里。然而,安全防护、制动系统等各类机动车的性能指标远不能与真正量产的汽车相比。一线交通民警发现,目前这些车常被用做载人载货的营运车,驾驶员也往往并非老年人,给自身及周边其他车辆、行人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4月下旬,交管部门开始针对“老年代步车”泛滥状况进行专项整顿,正式认定电驱动或燃油驱动的四轮老年代步车为“机动车”,将完全依照机动车方式进行管理,这也意味着,凡没有取得驾照者再驾驶“代步车”,也将被按照“非司机驾驶”的条款被拘留。由于“代步车”势必无法上牌,警方还将依法扣留车辆。车主需提供车辆合法来源之后方能被发还。

在真正执行时,警方对55岁以上老年人会使用更加人性化的执法方式,以劝导、教育为主,如劝阻不听,屡次上路,才会当场扣车,消除其违法行为。

时速超过50公里两轮电动车以及各类电动三轮车也同时将按照机动车管理,驾驶者需具备相应准驾车型的驾照。

相关阅读

0311-85100859

首页驾校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