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学车网

这些手排挡驾驶技巧你知道多少

石家庄学车整理2013-10-21

驾驶技术决定汽车的性能发挥。若是以驾驶为乐趣,就不在于片面追求车辆的配置与性能,而是通过自己的驾控技巧,让车子性能充分发挥。虽然其结果也是因人而异,因不同领悟能力及反应力差异,但努力提高驾控技巧,不仅有利于爱车的性能苛护,更涉及到自身及他人的安全保障。

  手动档驾驶需要更多技巧

坐姿

新手朋友的坐姿往往太过靠前,应在熟练中慢慢将座椅调整到正确位置。以右脚轻放刹车踏板,大小腿间角度应为钝角约120度左右或更大,紧踩时大小腿不能完全呈直线,力量充足舒展即可;靠背位置也不应过于垂直,尽量将前胸远离方向盘,但保证右手轻松获得换档杆5档位置的换档杆头部;方向盘在市区驾驶可以抬至较高,长途驾驶时可放置于较低位置。

视线 不应紧盯眼前

市区内应直视前方五六十米处;高速路面应视线应在两百米以上;行进中,经常同时注视前方几辆车的运行情况;跟车缓慢移动时至少应通过前车尾,看到路面,尤其在坑凹颠簸路段行进;必要时,偏出队列半个车身,以便及早了解前方情况。

换档时机(个人经验):

根据发动机结构及驾驶经验,一般市区行驶时,应将发动机转速保持在2000转/分左右。这样,可以充分发挥良好动力和兼顾经济油耗的驾驶模式。

一般发动机2000转时的对应速度如下

1档时为15公里时速

2档时为25公里时速

3档时为35公里时速

4档时为55公里时速

5档时为65公里时速

可根据发动机在上述档位、时速时的声音及感觉,合理掌握时机,及时换档。

说明:

以上不是换档时机,而是每档的最佳工作状态(兼顾油耗与动1力)保持。仅供换档参考,需要降低油耗的适当提前换档;需要增加动力的可以适当滞后换档。

1档为起步档,与倒档齿比性能基本相同,故不宜持续高速运行。一般车动产生惯性后即可换入2档。

换档时宜干净利落,不宜拖泥带水。离合踏板踏下要快,离开要慢。避免换档后发动机转速变得极低,遇此情况,应再次减档,甚至跳跃减档。摘档时,先踩离合再收油门,否则发动机会拖慢行驶速度。加档时,先预压油门再松离合。尤其高速行驶中的换档。

新手起步前,可预压油门少许,至发动机约1500转/分左右,无须转速表,只要凭感觉,同时再按照快、停、慢三步曲缓放离合踏板,包你次次成功。

由于小型车都有齿轮同步器,故加、减档时理论上无须采用两脚离合操作。但在实际操作中,减档时使用两脚离合提高了操控合理性,对车辆是很有好处的(通过两脚离合操作,将两个档位的转速变得一致,有效延长同步齿轮环的寿命,并将换档齿轮撞击声减至最低。尤其运行中2档转换1档,必须使用两脚离合)。

驾校老师时常教诲要两脚离合,那么怎样实现呢?

减档呼空油两脚离合法:

踩下离合踏板,并摘档;

放开离合踏板,补给一脚空油(视换档前后速度变化大小决定所给空油的大小);

踩下离合踏板,并挂入新减档位。

换档时机掌握的熟练程度的自我判断:

汽车移动后,在不使用离合器踏板的前提下,能够准确根据车速变化将5个档位随意变换,并且听不到明显齿轮撞击声响。

刹车制动

分为主动的踏板制动和被动的发动机制动两种正常行驶中减速要领:

配合前方路况,熟练利用空挡技术、发动机制动技术控制车速是降低油耗,减少刹车轮毂磨损且相对安全系数远远高于紧急刹车的老练手段。

留下充裕制动距离,轻踩刹车踏板,逐渐适当加力(适可而止,保证车辆在前方空间能够停住即可),不要完全踩死。待基本停稳后(尚未完全停定),立即放松刹车再轻轻压下。此时你会发现,如果车上放一碗水,也不会倒洒,乘客更是不知不觉,从此没有了前呼后仰的感觉。

紧急刹车往往易造成路面连锁反应导致塞车甚至事故。

下坡、沙土、雨天、冰雪路面等不良条件下,刹车动作更应表现得具有预见性。

需要作出刹车反应,将右脚置于刹车踏板的同时,利用后视镜迅速观察后方、侧面车道车辆。如无阻碍,可轻转方向变道通过,避免不必要的刹车动作;如有阻碍,尽可能不要采用一脚急刹(紧急情况例外),应充分利用前方空间,尽量给后方留有余地。

车停稳后,应拉起手制动并松开脚踏板,不要养成紧踩刹车的坏习惯。(因为,刹车尾灯的功率较普通行驶尾灯要大数倍,常亮发热容易烧毁,且红色光线特别刺眼,影响后方司机)

文章来源:石家庄学车网 http://www.0311xc.net




随机阅读

交通事故个人因素分析

  交通事故个人因素分析

  人的行为、特征、能力与事故之间的关系,心理学家进行过大量的研究,但由于许多因素的干扰以及某些变量之间相互错综复杂的关系。驾驶人在驾驶过程中,以及年龄增大都会出现不同的身体条件反应。例如长途行驶中,疲劳就是身体反应,就继续行驶的身体条件已经不具备.须“守法”停车休息恢复体能后J能继续行车。因为疲劳行车时驾驶人的视觉、感知、判断、反应和动作协调性会全方位下降,因此而导致的重大交通事故屡见不鲜,它是行车安全的大致,驾驶人应引起高度重视。除此以外,驾驶入一段时期身体不良,能否驾车则要三思而行。年龄增大,驾驶操作的协调性和反应能力必然下降.这是不可抗拒的因素.不顾及这种因素,行车安全是得不到保障的。

  (1)智力;一般来说智力高的驾驶人肇事率低,但简单乏味的驾驶环境会计他们漫不经心,反而出现肇事倾向。

  (2)身体健康状况除了健康条件外,身高、力量、平衡、生理耐受能力等,有时对驾驶工作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方向、脚制动不带助力装置的大货车、低速载货车以及欠润滑保养的其它车辆需要体力强度大更是如此。据有关研究表明,健康与事炒有关,驾驶人健康状况不住或者生病较容易发生肇事,因此交通安全法对申领驾驶证者的视力、听力、身高、生理耐力等身体健康方面有具体的规定。

  (3)疲劳。许多研究表明,疲劳可以引起驾驶操作能力下降和事故增加。许多事故都是由于疲劳引起驾驶人昏昏欲睡、心不在焉、精神恍榴、觉察水平低下而发生的:外国心理学家曾对大量长途汽车的事故进行调查,发现长时间行车和睡眠不足.极易引起疲劳,38%的事故是由于疲劳导致在开车时打吨或注意力不集中而引起的。在云南省有72公里的昆一禄二级公路,据2009年统计有41%的事故与疲劳有关。

  (4)驾驶经验。缺乏驾驶经验对事故发生率往往表现出有较高的倾向。调查研究表明.驾驶人在从事驾驶一年或一年半,驾驶车辆达到一万公里以后.适应各种道路交通环境,在行车中吸取了大量经验,才能从技能方面保障驾驶安全。

  (5)年龄。一般说来.年龄较大,可能驾驶年龄要长一些,比年轻驾驶人更有经验,驾驶经验丰富,技能比较成熟。当然年长不等于驾龄长,中老年才学习驾驶的人年长而技能不见得就高。驾驶人随年龄增长.生理功能(视觉、听觉、反应时间、眼手协调能力)日趋减退,年龄较大的驾驶人事故较少的另一个原因是,随着年龄增长,个性比较成熟,对自己家庭和孩子以及自己健康的责任感更强了,驾驶时就比较谨慎和清醒得多,即使一旦出现危险,也能更冷静地处理。但并不是越老越安全,据有关统计,驾驶人在20—25岁时事故率最高,30岁以后事故率有所下降,35—45岁事故率最低,45岁以后经验较丰富,但由于生理机能下降,事故率又有上升的趋势。机动车事故发生率随着年龄而变化的关系可有u字形曲线表达

  (6)性别。在男性与女性之间,事故率是不平衡的。据事故资料反应,我国男性驾驶员占驾驶员总数的78.7%,而男驾驶员发生事故占总的96.2%.这主要与男女驾驶人之间的心理、生理差异有关,男性大多数有较强的攻击性行为,而女性则有明显的焦虑和神经过敏。攻击性行为常是引起驾驶事故的一个重要原阅.可能也是男性事故率明显高于女性的因素之一。

  明显的生活紧张(如家中亲人死亡、离婚、住房抵押等等),可能会使人大病一场,或者在驾驶车辆时动作失常。

相关阅读

0311-85100859

首页驾校电话